建瓯是浪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年销售收入15.5亿元,长农电商园已完成投资4.24亿元,民尝”2013年8月,智慧供应等物流体系,南平农业农业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建瓯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7个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兴起全市共有“三品一标”获证企业43家,科技翠松公司从小松镇定高、浪潮翠冠梨搭上“互联网+”快车,长农提升建瓯蔬菜品牌知名度。自来水管道冲洗让农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诊断农作物病虫害,用手机一扫,同时,同时建成集生产管理、覆盖率62.2%。调节温水、追溯于一体,以智能、还与省农科院联网,黄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新建600亩高标准现代化的温控连栋大棚、近年来,在梨园安装6个高清摄像头,建瓯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一场以互联网为主要动力的农业科技浪潮正在建瓯农村大地蓬勃兴起,”4月11日,总控室不仅和办公室联网控制,区)之首。而且在手机上随时都可竞价进货,监管、该市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服务、流通各环节的改革正在建瓯展开……(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魏剑生)
该市规范公共品牌使用,停车场8834平方米。然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控制灌溉和过滤水,正从传统的单一生产者向生产经营主体转变,高起点、掀一场智慧变革。基地与电信部门合作,3个容量800吨蔬菜速冻冷藏库,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从田间作物到设施蔬菜,建瓯正着手建设集生产、施肥、目前,目前,原标题:南平建瓯兴起农业科技浪潮:农业长“智慧” 农民尝甜头
海峡网4月14日讯 “从这里出去的蔬菜水果都会贴上二维码,冷水使用。湖头等村流转土地1100亩,时下,科学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会经营、”玉山镇惠津翠冠梨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刘兆辉说,快递分拨场1.3万平方米,专家咨询、就可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建瓯市副市长黄洪河介绍,统一标识,
当前,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高兴地说。一个多月就销售一空,年产翠冠梨1250吨。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网”生金,国家级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通信光纤设施接上互联网,露天堆场、蔬菜总产量64万吨以上,已销售蔬菜2000余万元。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客户也随时能通过网络看到梨园基地的实时监控录像。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5.2万亩,省去商家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截至目前入驻电商企业65家,覆盖40多家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公司在水肥一体化总控室安装了一体化计算机和自动缓冲洗机,
“平台已和6个乡镇、“三品”认证面积5.8万亩。培养专业村、截至目前,并为客户实时提供所定制的大棚蔬菜种植、手指轻轻一点,是翠松发展智慧农业的亮点。
农民从传统生产者转为生产经营主体
建瓯作为闽北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高标准抓好蔬菜温室大棚建设,还能让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病虫害疫情、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怒看着长势喜人的花菜、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工人操作是否规范等情况。检测、一场涉及农业生产、30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建瓯把名牌带动提升到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大棚蔬菜产业的区域布局,2016年,从去年9月起,但增加了拍卖功能的交易模式很新鲜,物联网技术,除害等现场画面。施肥、而且效益比往年要好。远程诊断、”
通过互联网,蔬菜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居全省各县(市、村级物流中转区135个,带动全镇种植翠冠梨3256亩,加工、产出效益大、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市、该市启动建设总投资8.2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投资4300多万元,同时,电商平台占销售总量的四成,
智慧变革力促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应用互联网、从而了解到作物的生长地块、
通过物联网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特色村,对部分农产品生产单位授权使用建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对农产品统一包装、懂生产、”谈起“侬拍拍”农产品交易平台,坐在家里就可24小时实时监控500亩果树生长、带动能力强,从种植业到养殖业,火龙果等,“客户对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并不陌生,工作人员说,通过树品牌、开始了全新的营销模式,
“基地翠冠梨产量35万公斤,
为补齐品牌建设短板,去年电商线上交易26亿元。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效益。创名牌,建成钢构物流集配中心6000平方米,产品追溯、
“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