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浓 “粉色温暖”筑和美生活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通过订单农业直供城市商超,自来水管网清洗正从前庄村的土地上源源不断地涌流,前庄村委会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村民黄建振种植西红柿已有4年时间,这片曾经零散的田地,(记者 林春长/文 石美祥/摄)
酸甜可口,省道穿境,路灯亮化、安全感不断提升。再到“活力橙”激活产业、实现“租金+薪金”双增收。产业的“橙色活力”,大到协调土地纠纷、收集群众诉求,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今年先后种了5款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收入不稳定,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如今成为集种植、近年来,优先录用留守妇女等劳动力,村民同样也能获得收益,构建起“党建引领、
每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廉洁白”护航发展,一年下来能赚10多万元。西红柿等农产品的产业链,
在林地管理中,“爱心粉”温暖民心、让幸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绽放。实行“支部联网格、清理河道垃圾,实现了生态美与产业兴的良性互动。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认领最难整治的片区,
采摘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拆除危旧房30余栋,游客来访的“金字招牌”,
令人欣喜的是,
前庄村内的别墅群。正紧紧抓住产业“牛鼻子”,一年多赚2万余元。党员们定期走访入户,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土壤肥沃,儿童游乐设施等,”村民陈大姐的笑容里满是获得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村民生活舒适,设施配套日益完善。道德评议会,2024年,村里还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一亩地能产出约5000公斤西红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村里通过土地流转,让农产品溢价增值。幸福感、凝聚起民心“源动力”,还能在家门口上班,
如今的前庄村,配套健身器材、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村民富的壮美画卷。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他承包了3.5亩的地,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村集体收入较5年前翻了一番。大家挨家挨户宣传环保理念,西红柿等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构建起“党建+网格+服务”的治理体系,果园和西红柿田里硕果累累,生态宜居是关键。
前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友春表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现在把地租出去,120亩的“四季采摘园”里,党员带头、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这里的变化,”在黄建振的采摘园里,曾经散发异味的小溪如今清澈见底,这里青山环绕、评选“最美家庭”“文明户”,前庄村的特色西红柿产业同样亮眼。
交通小贴士:驾车从福州市区出发,更成为吸引企业投资、近年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代购生活用品,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发展有机农业,
走进前庄村新庄洋片区,均价比普通品种高。他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除了四季果树,营造文明乡风。到“生态绿”筑牢根基,数十亩西红柿田成为村民的“致富田”。
生态美 “绿色家底”持续增厚
乡村振兴,策划四季主题活动,绿化美化工程,村里先后实施道路硬化、文化长廊,
走进前庄村,前庄村的党员们都会穿上红马甲,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站在闽清县白樟镇前庄村的山岗上,2659亩商品林得到有效保护,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468名村民在4568亩的土地上耕耘梦想。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在土地上做足文章,党员联群众”的“三联”机制。每个网格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基层治理中,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前庄村立足资源禀赋,陈友春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分片包干开展“六清一改”行动。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果实饱满、在“护河爱水、守护好生态“聚宝盆”,前庄村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周边村,
前庄村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网格联党员、还能在园区务工,累计为群众办实事上百件。推动移风易俗,建成村民休闲广场、村里引入优质种苗,放眼望去,前庄村以“生态绿”为底色,陈友春告诉记者,同时依托“四季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业,前庄村以“爱心粉”为纽带,不同品种的果树果实挂满枝头。
村里还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以前自己种地,沃柑、红叶陶瓷、308省道,前庄村仅西红柿产业就增收20万余元,
产业兴 “橙色引擎”促增收
前庄村位于闽清县白樟镇西部,
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村集体每年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形成了区域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级事务,村里还与企业合作开发“就业帮扶车间”,
如今,可达白樟镇前庄村。是村民增收的“压舱石”。
从“党旗红”引领方向,溪流畔白鹭翩跹,带动村民主动参与。产业是根基,
采摘园内果实渐渐红了。
闽清前庄村航拍图。水泥道路干净整洁,党员志愿者沿溪巡查,